心理落差大于年龄差:青春期闯进二孩家庭( 二 )

去很远城市上大学,成了我熬过高中的最大动力

“看《快把我哥带走》时很有共鸣,我也幻想过很多次,要是家里没有弟弟的存在就好了。”

当张洋洋上初高中时,年幼的弟弟还处在幼儿园、小学阶段。“我们俩成天就是一个字:抢。会抢电视,我要看新闻,他要看动画片;会抢零食,对半分之后,通常我吃了四分之一,我弟已经全部吃光了,就来抢我的”。

每当和弟弟产生摩擦,妈妈一定会说的口头禅是:“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张洋洋很抵触:“我小时候谁也没让着我呀?”

再长大一些,张洋洋觉得弟弟争抢的不只是电视和零食,而是未来。“高一暑假学校组织去省会城市游学项目,爸爸不让我去,说浪费钱也浪费时间;高二我感觉学物理吃力,想上辅导班,妈妈也不答应”。

需求屡被父母拒绝,张洋洋对弟弟怨念加深:“虽然弟弟也不是要啥有啥,但我就认定爸妈不公平,重男轻女!”

怀着“眼不见心不烦”的念头,决定去很远的城市上大学,成了张洋洋熬过高中的最大动力。但结果证明,之前没解开的心结,继续成为大学时代绕不开的障碍。当父母拒绝自己暑期外出交流,而要在家看顾弟弟时,张洋洋彻底爆发了:“弟弟又不是我要你们生的,为什么牺牲的是我的前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