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70年变迁:从“0”开始的故事( 九 )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经济状况来选择药品,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合适的降压药了。”顼志敏表示,“越来越多的降压药也为医生提供了联合用药的可能,医生可以自主选择更精细的药品,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

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药品价格成为了他们普遍关心的问题。1997年~2001年,我国累计进行了11次药品降价,降价药品超过800种,平均降幅15%。此后,政府又颁布多项政策,加快药品降价的步伐:2009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2018年,“4+7”带量采购政策出台,其中7款降压药平均降幅超过60%,赖诺普利片降幅高达82.68%。

回顾70年来降压药的发展,我国降压药走过了从少到多、从高价到平价的道路。不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降压0号还是舶来品络活喜,都先后成为降压药市场的代表药品,惠及无数患者。特别是近年来“4+7”带量采购等政策相继出台,药价大幅降低,降压药市场或将面临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

谈及降压药的未来,专家指出,创新药始终是市场发展的方向。借助纳米缓释技术,降压药缓释剂型或将成为日后的研发重点,而药企也将借此突破散乱格局,完善自身优势,实现整合与升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