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上市公司缘何频频遭遇专利问题?( 三 )

由此可见专利诉讼影响巨大。即使已经上市,也可能会有专利诉讼,比如光峰科技公告,台达电子起诉光峰科技侵犯其专利权,案件涉案金额合计4843.6万元,光峰科技3000万元存款因此被冻结。光峰科技又马上反手起诉台达电子侵犯了他们的专利权。

除了科创板公司,拟在创业板上市的唐源电气遭到竞争对手实名举报,其中也涉及一项发明专利,后来该项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专利权全部无效”。但整体上,科创板涉及专利的风险要远远超过其他板块,这主要是因为,科创板的定位就是要有一定科技含量,一家公司可能规模很小,但一定要有科技优势。

目前看,专利争端主要来自竞争对手,这显示出市场竞争的残酷性,许多竞争都是在市场上拼杀,不可能拿到法院说事儿,知识产权是少有的可以在法院打击对方的手段,是最好的抓手和武器。上述专利诉讼中,赔偿金往往并不高,这也是我国专利诉讼的现状,很难支撑大金额赔偿,但是诉讼落败的后果远远不是这些钱,而是更为严重的一套“枷锁”,比如不能再销售此类产品,需要对方专利授权等等。这都可能导致竞争失利。

法院起诉可谓旷日持久,其中波折众多,比如有些专利一旦被宣告无效,就会“偷鸡不成蚀把米”,即使不能被无效,也会作为拖延的手段之一,提高对方诉讼成本。当然如果胜诉收益更高的话,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案例发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