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潜力依然巨大(经济新方位·70年数据说明什么)( 三 )

依托工业生产能力迅猛增长,我国生产制造工业品不断走出国门。从1978年到2018年,货物出口总额增长979倍。更值得关注的一组数据是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出口商品中80%以上是初级产品,到1978年,初级产品出口比重降到53.5%,工业制成品出口占46.5%,2000年以后工业制成品一路上升到90%以上。

“我国工业品实现了量和质的螺旋式提升。量的提升主要来自资本驱动的产能扩大,质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从纺织、家电、汽车等行业的发展路径观察,中国企业联合会首席研究员缪荣认为,早期国际产业资本、先进科技、管理经验与我国丰富的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禀赋相结合,提升了我国工业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本土企业发展壮大,消化吸收再创新,成为产品量质齐升的新动力。

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的背后是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除化解过剩产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同时,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成为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着力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高于规上工业。

缪荣表示,我国传统产业已跨越一般技术瓶颈,逐步摆脱了跟随者的地位。在钢铁、纺织、家电、工程装备等领域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新兴产业也进入发展快车道,许多传统企业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手段,放大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势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