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细读陀思妥耶夫斯基( 二 )

为了让读者享受这本陀翁经典之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9年6月出版《罪与罚》(学术评论版)。这是首次把小说和文学评论结合起来。读者不仅享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魅力,还可阅读俄罗斯文学研究者对《罪与罚》的评论。

译者曹国维老师倾其之力,修订译文,在小说前半部,尤其感到陀翁笔下歇斯底里情绪有股裹挟的力量。他着力关注拉斯科尔尼科夫思绪的紧张、突变、跳跃和文字的急促,以便传递原作的艺术魅力。评论篇加入梅列日科夫斯基、约翰·默里、格罗斯曼、莫丘利斯基、布莱克默和约瑟夫·弗兰克的文章,以及俄语青年文学学者糜绪洋对陀翁“人名诗学”的解读。

在“罪与罚”的世界里,陀思妥耶夫斯基把一场杀人案件描述得逼真可感,又对主人公及其身边人物的心理状态,生活境况描写得生动而精彩。

正如梅列日科夫斯基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他是一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者,他探测了人类痛苦的、疯狂和罪恶的深远,同时他又是关于爱的最伟大的诗人。他的整部作品浸透着爱,爱便是它的激情,它的灵魂,它的诗意。

此外,别尔嘉耶夫也说,在《罪与罚》中,拉斯科尔尼科夫是面向自己来测度人性的界限,他拿自己的本性做实验……人超越了自己的界限,但自我意志还没有改变人性的根本形象。而且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中,爱情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这不是独立的地位;爱不具有自身的价值,不具有自身的形象,它仅仅揭示人的悲剧之路,是人的自由体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