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唐:漫画的功能应该更多样化( 二 )

近年来,国产漫画、动画佳作频出,不仅带给动漫迷众多惊喜,也越来越吸引大众目光。“漫画”一词诞生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初。而到了1925年,随着《子恺漫画》的出版,“漫画”一词在中国变得家喻户晓。三十年代,漫画创作者积极介入社会生活,开启中国漫画第一个黄金时代。如今,漫画被誉为全球影响力最大的阅读形式,是大众文艺最有力的表达方式之一,同时也是视觉文化时代最聚人气的青年文化之一,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拥有庞大的读者群。今昔对比,有何不同?

就此,羊城晚报采访人员独家专访方唐——

从三十年代的漫画中获益

A

羊城晚报:您开始创作漫画的契机是什么?

方唐:我最早是画油画的。到了上世纪70年代,我觉得漫画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就转去画漫画了。那时候的漫画还有一些版画味道。这个就是转折点。后来我认识了廖冰兄,但我不是他的徒弟,他有上百本三十年代的漫画杂志,我借了他的漫画杂志回家看,发现三十年代的漫画家比现在的漫画家在技巧上高。因为那时候很多美术家很多尖子都是漫画家,所以我实际上是在三十年代的漫画家身上获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