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唐:漫画的功能应该更多样化( 四 )

B

羊城晚报:从现在看,80年代算不算漫画的一个小小的高峰期?

方唐:到了八十年代,社会处于和平时期,之前的画家们离开漫画领域,开始画油画、国画。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思想也比较开放自由。一批新的漫画家开始创作。漫画需要有思想、判断力,又要有幽默感和想象力。然而他们大多数是工人农民,而且大多缺乏必要的美术基础,因此连造型都无法把握。广州美院的谭天看过全国美展回来写了封信给我,说为什么这些根本不像艺术,为什么能进全国美展呢?我就和他解释了刚才那番话。当时的那些作品基本都是“得意”又“忘形”了,有漫画的点子但是没有美术的基础,结果画出来就是“工厂墙报水平”。但总体来说,八十年代还是漫画创作的小高峰期。

羊城晚报:漫画之后的发展是怎样的?

方唐:到了九十年代,新闻漫画更多地聚焦于市井百态,生活琐碎,矛头是向下的,而且报社也不再开设漫画专栏了,只是偶尔配上几幅漫画。那个时候漫画家中一大群人包括廖冰兄、华君武、方成、丁聪等都反对动漫。这是因为动漫基本上都是从日本引进来,它自称漫画却脱离现实,所以他们觉得这不是漫画,认为动漫画家都是仿日本的,没有民族气节。文化公园举办的展览有个很厉害的动漫画家,那时廖冰兄刚好有个漫画展在隔壁,我跟着一起去看,廖冰兄指着作者骂,说他抄袭、模仿,认为根本不是艺术。他是反动漫的,认为教坏孩子,因为日本动漫有的也包含情色啊,又是日本的。那时候的漫画家大多反对动漫。只有我支持动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