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暴发户诞生迷思:审蠢时代的“自毁式”营销还有多久的保质期?( 四 )

从他们的“发家史”可以看出,靠着黑粉打开知名度后再进行洗白变现是网红营销的惯用套路。流量经济的变现机制以及网民们的审丑狂欢为“网丑”们的涌现创造了条件。

这些靠着“蠢丑”人设出位的网红们一夜爆火成为网络流量暴发户,在其短暂的生命周期里快速吸金。“网丑”们能够抓住公众眼球的时间有限,当公众将兴趣转向别处时不免落得萧条离场的处境。但“网丑”们的黯淡落幕并不代表着这一行业的衰败,正相反,其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正在愈发壮大。

135编辑器

隐身的推手

网红越红,其背后的影子越暗,网络推手就是藏身其中的操纵者。

快餐经济时代,热点事件向来都是转瞬即逝,公众放在你身上的注意力下一秒钟就可能会转移殆尽。对于网红的幕后团队来说,速战速决才是最佳的作战方针。选择营造“蠢丑”人设乍一看可能不太明智,但对于网络推手来说却是制胜法宝。

所谓:“声妓晚景从良,一世烟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清苦俱非。”正面人设的树立通常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有充足的资源和高阶的危机公关能力,联想那些曾经因完美人设崩塌而被拉下神坛的明星便可窥见这其中难度。而“蠢丑”人设却恰恰相反。只需要安排一场巧妙的营销事件,在一拥而上的自媒体营销号和吃瓜群众的配合下热度就会被瞬间点燃,因此积累“黑流量”比“红流量”容易得多。面对“网丑”,看客普遍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态,但推手们并不会在意网民为何关注,欣赏赞美也好、讽刺戏谑也罢,只要能博得眼球赚得流量,目的就已达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