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本世纪末,热浪会杀死多少中国人?( 四 )

\n \n

图 | 以 1986 - 2005 的热相关死亡率为参照 , 1.5°C 和 2.0°C 全球变暖背景中 5 种不同排放场景下的热相关死亡率的比较 。 未来的死亡率预测考虑了两种情况:有无适应性调整措施 。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n

如果不从社会经济角度对升温作出适应调整 , 那么在全球气温上升 1.5°C 和 2°C 的场景下 , 热相关死亡率可能将从 1986 – 2005 年间的每百万 32.1 人分别上升至每百万 103.7 – 129.9 人和每百万 137.3 – 169.9 人;如果作出适应调整 , 也就是从个体、社会、政府等层面采用降温有关举措 , 诸如使用空调、种树 , 健康教育等等 , 则热相关死亡率分别为每百万 48.8 – 67.1 人和每百万 59.2 – 81.3 人 。

\n

作者从男性和女性、工作年龄(15 - 64 岁)与非工作年龄(≤14 岁和 ≥65 岁)等方面比较高温对居民死亡率的影响 , 结论是 , 女性比男性更不耐热 , 老人和孩子比成年人更不耐热 。 男性对高温耐受的阈值温度比女性高约 0.8°C , 而对于工作年龄人口 , 其高温耐受的阈值温度比非工作年龄人口高 1.5°C 。

\n

不过这个研究没有探讨热浪对农村人口热死亡率的影响 。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乡经济发展接近不同 ,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于城市 , 这是农村人口热死亡高发的重要因素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