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nm为羽、Zen 2为翼,AMD第二代EPYC(霄龙)处理器技术详解( 五 )

▲采用7nm生产工艺的处理器在晶圆密度上提高了两倍;在相同性能下 , 功耗可以降低一半;在相同功耗下 , 性能较前代产品可以提升25% 。

今天 , AMD代号为“Rome”的第二代(霄龙)处理器已经正式发布 , 而英特尔基于10nm生产工艺的服务器产品目前还没有太多信息 , 按照以往的惯例 , 服务器类产品的推出节奏通常会比消费类产品的晚一年 , 而10nm的英特尔消费类产品目前才刚开始发布相关品牌的产品 。 所以 , 这是在多年之后 , AMD首次表示其服务器处理器在生产工艺上取得领先 , 特别是在每瓦性能方面 。 当然 , 目前英特尔方面则认为其10nm制程的晶体管密度更好 。 两者的技术特性目前尚无进一步的详细对比资料 ,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我们后续的报道 。

▲凭借先进的7nm生产工艺 , AMD表示已经在生产工艺上领先竞争对手 。

Zen 2架构:全面架构提升+革命性的分离式设计

除了制造工艺上的优势之外 , 第二代AMD EPYC(霄龙)系列处理器最重要的革新其实是其核心基于Zen 2架构 。 相较于上一代产品所采用的Zen架构 , Zen 2架构在各方面都进行了增强 。 其中最核心的有两个部分:一是核心微架构升级 , 二是计算单元和I/O单元的分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