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狂潮:千亿市场等风来( 三 )

直到今年7月 , “天机”芯片登上了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封面 , 一举成名天下知 。 “天机”芯片的独特之处在于 , 它是第一款结合了脑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新型类脑芯片 , 承载了施路平教授发展人工通用智能的梦想 。

登陆《Nature》封面让“天机芯”和它背后的研发团队从幕后走到台前 。 将产学研结合 , 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孵化了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灵汐科技 , 并于2012年开始为类脑芯片的研发做准备 。

韩迪告诉投中网CV智识 , “可商用的芯片产品仍处于未发布的状态 , 但现在发布的芯片其实2015年就已经做出来了 , 做这个事情本身是一个技术成果的转化 , 技术从2012年就开始铺垫 。 ”

韩迪向投中网CV智识回忆起和施路平的一次谈话 , 施路平曾抛出一个疑问 , “碳能做到的硅为什么做不到?”让机器拥有和人类一样的思维和情感 , 正是发展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 。 “但是要解决人工智能的终极问题 , 你要有好奇心 , 一定是朝未知的方向走才有意义 , ”韩迪告诉投中网CV智识 。

在一次以“类脑计算与人工智能”为主题的科学会议上 , 施路平称 , “类脑计算系统是基于神经形态工程 , 借鉴人脑信息处理方式 , 打破‘冯·诺依曼’架构束缚 , 适于实时处理非结构化信息 , 具有学习能力的超低功耗新型计算系统 。 它是人工通用智能的基石 , 是智能机器人的核心 , 拥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