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拼搏精神 展现力量之美(逐梦70年)( 二 )

体育和美术有着天然联系,二者都在挖掘人类自身之美。体育是人类不断突破身体极限、挑战自我的运动;体育题材美术创作,则可以传播体育精神,弘扬“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价值观,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运动中的力与美、技与艺、勇敢与智慧等,让大众获得精神与美的享受。

历史突破 金色记忆

新中国成立之初,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全面展开。1952年6月,党中央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指明方向。同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领导全国体育工作。此时,登山运动逐渐起步。1957年,靳尚谊在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毕业创作《登上慕士塔格峰》,就表现了中苏混合爬山队成功登顶慕士塔格山的情景。这幅作品,虽然在人物组织和塑造上略显青涩,但对主题的深入挖掘让作品呈现出勃勃生机。

1959年,容国团夺得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新中国从此结束了没有世界性体育比赛冠军的历史。这场改写中国体育史的胜利轰动全国。1961年,世乒赛首次在中国举行,容国团与队友共同摘得男子团体赛世界冠军。他那句掷地有声的豪言“人生能有几回搏”激励了无数国人,其中也包括许多美术工作者。因此,这一阶段涌现出一批表现乒乓健儿精神面貌的美术作品。其中,刘秉礼创作的宣传画《心怀祖国,放眼世界》让人印象深刻。作品名称取自乒乓球运动员徐寅生的同名文章。作者以特写镜头刻画了一名健康阳光的女运动员在国际体坛上获奖的场景。当时的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孙梅英在1965年第五期《美术》上发表文章,认为这幅宣传画能够表达运动员的心声和愿望,“感到亲切,受到鼓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