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初问世,华为敛锋芒( 四 )

鸿蒙究竟是什么?

随着余承东的演讲递进,不少观众的惊喜逐渐被疑惑替代。微内核、分布式、多编程语言……鸿蒙究竟是什么?

“在IoT 厂商看来,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术语,只不过华为提出来后,更能让大众有所感知。” IoT 解决方案供应商“小匠物联”创始人米雪龙对36 氪说。

米雪龙进一步向36 氪解释到,“内核”指代的是操作系统中的核心架构,大体可分为“宏内核”与“微内核”,前者代表为iOS 与安卓,后者代表是谷歌Fuchsia 与鸿蒙。两者的区别在于:内核越小,涉及的操作系统代码越少,进程越简单。

宏内核、微内核的路线选择,也与其适配的产品性能有关。

由于宏内核包含的系统服务很多,比如文件系统、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声卡显卡驱动程序等,调用起来需要强大的处理器,所以适用于手机、电脑、PC 等产品;但微内核只提供诸如CPU 管理、进程调度等最基础的功能,其余服务均以后期叠加的形式完成,因此更适合对于运算需求没那么高的手表、智能家居等IOT 设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