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纪录|187纳秒,见证纠缠态奇迹!( 七 )

正是这“璀璨”的187纳秒 , 见证了人类在量子计算的研究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

在浙大超导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实验室奋斗的青年们 , 包括即将入学和刚毕业不久的博士生 , 他们是科研创新的源动力 。 实验室供图 。

竞逐热点领域我国进入量子计算机研究第一梯队

量子计算机的研发是国际科技竞争的热点领域 。 谷歌、IBM、微软、英特尔、华为、阿里等高科技公司都为此投入大量研究力量 。 当前 , 实现量子计算的物理体系主要有光学系统、离子阱和量子点等微观体系 , 基于宏观约瑟夫森效应的超导电路由于其在可操控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的优势 , 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有希望实现量子计算的几个物理载体之一 。

近年来 , 浙江大学物理系的超导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团队一直致力于超导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的实验研究 。 2017年 , 团队与中科大潘建伟和朱晓波团队、中科院物理所郑东宁团队、福州大学郑仕标教授等合作10比特超导量子芯片 , 实现了当时世界上最大数目的10个超导量子比特的纠缠 , 打破了之前由谷歌和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保持的纪录 , 使得我国在量子计算机研究领域进入国际第一梯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