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巡河让治水“如虎添翼”( 五 )

今后,结合“无人机+大数据”平台,通过设置河(湖)及河涌水情、水质、漂浮物等监测站点,采用无人机航拍、在线监控等新技术,对河涌水质、水生态水环境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实时数据和画面纳入智慧河长管理信息平台,可以作为历史资料留存,将来,可以通过对比及时发现潜在隐患或测评治理效果。

治水落实到19660个网格

根据相关工作计划,到2019年底前,广州各区基本消除黑臭河涌;2020年,各区全面剿灭黑臭水体;其他河道水质逐年好转,力争消除劣V类水体。黄洪飙坦言,广州要实现这一治水目标,还面临不少挑战。

首先,黑臭水体整治成果仍很脆弱。上报国家监管平台的147条黑臭水体中仍有5条未通过第三方评估,其中番禺区2条(大山东涌、黄编涌),白云区3条(环滘河、罗岗涌、棠景沙涌)。其余通过评估的河涌水质仍比较脆弱,存在反弹风险。黄洪飙说,河涌由清变黑很容易,但由黑变清却没那么容易,要达到“长制久清”,还需要社会各界、各部门的持续的共同发力。

其次,河涌治理中仍存在管理短板。一方面,“散乱污”等污染源整治仍不彻底。2018年以来,相关部门对“散乱污”治理取得很大成效,但由于“散乱污”场所隐蔽性强、流动性大,整治力度仍需加大,尤其对餐饮、汽修、农贸市场、批发市场、村级工业集聚区等“散乱污”场所重点领域需加强整治,防止反弹。另一方面,有些违建尚未拆除,部分河涌两岸巡河通道仍未贯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