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改革难 经济内耗大( 四 )

抗议增加燃油税只是“黄马甲”示威的导火索,根本症结在于法国经济持续不景气、中低收入群体购买力下降,生活负担加重。而改革进程中民众缺乏获得感更是示威运动席卷法国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报道,近5年来,法国工资水平上涨不多,而中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却始终十分沉重。这种经年累月的怒气并非只靠取消上调燃油税或承诺加班费不课税等小惠措施就能轻易平息。

“黄马甲”的主要诉求、同时也是法国政府的当务之急之一,是提升人民购买力。然而,法国2018年的经济增长率只有1.5%。

今年1月15日,马克龙发起全国辩论,希望凝聚法国社会对推进改革的共识。4月初,持续2个多月的全国辩论收官。据法国官方提供的数字,全国辩论参与者达到150万人,各地共召开10405次地方会议,50万人提出了建议和诉求。

但大讨论并未能形成改革共识。法国民调机构埃拉贝5月发布的民调结果,65%的受访者认为马克龙的改革方案并不令人信服。民调也显示,马克龙的支持率在30%左右,远逊于他2017年上台初期60%左右的支持率。

如今,曾经汹涌的“黄马甲”示威已慢慢平息,但法国经济似乎未见起色:7月30日,法国全国统计和经济研究所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0.2%,低于经济学家预期的0.3%,较第一季度经济增速下降0.1个百分点;二季度法国家庭消费环比增长0.2%,低于一季度0.4%的增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