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济世与广州“B”产业

科技频道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一药济世与广州“B”产业

一药济世与广州“B”产业

一药济世与广州“B”产业

话当年

文/图 羊城晚报采访人员 陈泽云

“广货”中的药品,一向深受市场青睐。94岁高龄的陈雨池坚守光华制药厂一线40年,他见证了一批批极具岭南特色的药物在这里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千家万户送去健康。

“我们那时候,生产药真的不容易啊。”跟随着陈雨池的讲述,时间回到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位于广州下九路的唐拾义制药厂(光华制药前身),是华南地区少数的专门生产西化学药的药厂之一,其出产的改良版“发冷丸”是当时最为紧俏的疟疾治疗药品。发冷丸是由西药奎宁混合中药成分制成的。但看似成分简单的药物在国产化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为节约外汇,发冷丸改用国产奎宁粉,可国产的硫酸奎宁脱水性强,不如进口的盐酸奎宁容易成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