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银行是前路,普惠金融在脚下,众论银行发展的两大重点( 七 )

义乌农商行副行长朱伟忠表示,在类金融机构、非银机构的冲击之下,银行的普惠金融业务迎来了更大的挑战。做普惠虽然小而散、难点多,但市场很大,也是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未来几年,我们必须解决好以人为本的全方位的普惠金融这个课题,做到足额、便捷、便宜的真正的普惠金融。

辽宁灯塔农商行董事长于洪光也提出类似问题,普惠金融是中小银行的生存之道、发展之基,但确实存在诸多困难:如成本较大、风险较高;各地社会的信用环境、司法环境不一而足;银行对农业发展的专业人力物力配套、创新能力仍然不足,等等。

在罗勇看来,普惠金融应符合可获性、可担性、可持续性这“三性”,在此基础上,传统银行应找到自己的优势,而非仅以贷款驱动普惠金融。贷款来源于经营的物流、商流、资金流过程,应聚焦于结算环节,在结算过程中识别其信用、欺诈问题,而非将普惠金融简单等同于放贷款。

因此,如何在数字化转型期和攻坚克难期将普惠金融这一关乎国际民生的事业做下去、做得好,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网络金融部姜家琳表示,对多数银行而言,普惠金融业务的成本高、风险大,应积极利用数字技术优化银行的产品和服务,,顺应各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趋势,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