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康复机器人或许能帮你站起来

来源:中科院之声

在社会老龄化、自然灾害、各类事故等综合影响下,由脑卒中、脊髓损伤、脑外伤等原因造成的残障人口迅速增长。由此带来的康复器具需求也不断增加。然而,现有康复医疗资源非常紧缺,国内普遍采用的康复治疗方法存在人员消耗大、康复周期长、效果有限等问题。康复机器人技术是解决传统康复方法的有效途径。

在经过诸如外科手术等急性期的临床处理后,瘫痪患者一般要进行长时间的康复训练以恢复部分运动能力,重新回归正常生活。传统的脑卒中疗法与运动学习理论的研究表明,通过强化运动控制和技能获取锻炼,脑卒中患者可得到部分功能恢复;通过重复性抗阻练习和各种各样的任务与反馈练习,肌肉力量可得到增强。

传统的康复治疗手段通常依靠康复理疗师手动带动患者患肢进行被动康复训练,训练策略比较单一;同时,在训练过程中,施加在患肢上的力度与患肢的训练轨迹都难以保持良好的一致性;而且,这种康复手段需要理疗师进行较强的体力劳动,因此患者通常难以得到足够强度与频次的康复训练。

相对于传统的人工康复训练模式,康复机器人带动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训练具有很多优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