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康复机器人或许能帮你站起来( 二 )

(1) 机器人更适合执行长时间简单重复的运动任务,能够保证康复训练的强度、效果与精度,且具有良好的运动一致性;

(2)通常康复机器人具备可编程能力,可针对患者的损伤程度和康复程度,提供不同强度和模式的个性化训练,増强患者的主动参与意识;

(3)康复机器人通常集成了多种传感器, 并且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有效监测和记录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人体运动学与生理学等数据,对患者的康复进度给予实时反馈,并可对患者的康复进展作出量化评价,为医生改进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先进的康复机器人可实现精确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康复训练,进一步提高康复医疗水平。但现有康复机器人在机构设计、人机交互、训练策略、实验与评价等多个方面还存在不足,难以较好地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早期的康复机器人研究较多关注被动训练模式,即,由机器人带动患肢执行定轨迹的运动。

康复医学的临床研究表明,患者主动参与的训练对于患者神经康复和运动功能恢复更加有效。针对这种情况,目前研究人员主要从患者意图主动参与的主动康复训练模式入手,解决意图识别、柔顺控制、患者参与水平增强等多方面的技术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