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大规模充电桩跑马圈地已成过去时,什么才是硬指标( 五 )

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公共桩的萎缩,无疑会进一步加大桩企盈利的压力。

优胜劣汰

盈利一直是充电桩企业遥不可及的梦想。目前,充电桩企业中似乎只有特来电一家公开宣布盈利。

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曾公开表示,特来电在5年内累积投资50多亿元,前4年累积亏损6亿元(其中,2016年亏损3亿元,2017年亏损2亿元)。

根据特来电母公司特锐德发布的2018年年报:其充电运营收入5.31亿元,同比增长153%;充电设备销售及共建业务收入7.51亿元,同比增长106%。

这意味着成立5年的特来电终于在2018年跨过盈亏平衡线,实现了盈利。

今年4月,星星充电董事长邵丹薇曾对媒体表示,目前星星充电整个板块已经实现盈利,但仍是微利,如果把制造业拿掉,充电运营仍然还是亏损的。也就是说,星星充电的盈利主要是来自充电设备,如果单看运营,仍然没有实现盈利。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截至2019年6月各大运营商充电桩数量排名情况,特来电以桩数133088个排名第一,第二是国家电网(87846个),第三是星星充电(86166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