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形象与时代影像(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学聚焦)( 四 )

从50年代起一直在鞍山钢铁公司深入生活的艾芜,在1957年发表了长篇小说《百炼成钢》。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出现的工业题材作品,围绕生产劳动的种种矛盾斗争,塑造了一批鲜活的工人形象,其中的青年炉长秦德贵堪为具有新人素质的典型形象。这个从农村进入工厂的青年,不仅刻苦钻研技术,成为革新能手,而且以热诚的态度和坦荡的胸怀应对一切矛盾冲突,表现了新中国产业工人的优秀品质和崭新风貌。

工业题材创作中,故事引人入胜、人物又饶有新意的,是张弦1956年创作的短篇小说《甲方代表》。这个作品主要描写的是检查员白玫和技术员路野在工作中的矛盾与情感纠葛,表现了青年一代对待工作的不同态度。这是小说作品中较早出现的青年知识分子工人形象。作品此后被改编为电影《上海姑娘》,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杜鹏程的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不仅写出了发生在工程建设中的各种矛盾,而且在与蜕化变质的干部梁建的对比描写中,塑造出了阎兴这个新型工人干部形象。作品把人物始终置于矛盾冲突的漩涡之中,充分揭示了阎兴不带任何杂质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高度自觉的历史责任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