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文化多元 实现文明互鉴(跨越太平洋的记忆(6)·征文)

科技频道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尊重文化多元 实现文明互鉴(跨越太平洋的记忆(6)·征文)

尊重文化多元 实现文明互鉴(跨越太平洋的记忆(6)·征文)

张斯琦近照

尊重文化多元 实现文明互鉴(跨越太平洋的记忆(6)·征文)

在二〇一九年杜克大学举办的元宵晚会上,师生在交流。

张斯琦摄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这首引发不少人共鸣的歌曲《中国话》,此刻听起来却有些五味杂陈。

2019年1月25日,北半球的寒冬,一封“苦口婆心”的警告邮件冻住了中国留美学生的心。当我们同自己的同胞说母语时,却被警告三思而言,否则可能会错失实习和工作机会。这一邮件不免触动了他乡敏感,激发了情感共鸣,一时间引发舆论关注,包括《中国日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英国广播公司在内的中西方媒体相继报道。那时,我刚来到美国杜克大学准备开始为期1年的访学生活,既憧憬又不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