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两岸青山 护一江碧水( 三 )

“倒回去几年,可不是这样”,向宗满苦笑着说,“那时候,这里的山上光秃秃一片,都是石头。”

巫山是重庆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石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27.4%。碎石多,泥土少。过去有的山头缺少植被覆盖,水土流失严重。

贫困,源于地少石多。前些年,土里刨不出“金果子”,这里的村民大都外出打工。

石漠化区域山多田瘦,治理的主要手段是造林。“但造林也有讲究,得因地制宜,”巫山县林业局造林科工程师周厚林说,有的土质适合经果林,有的更适合生态林。还有的地方土壤贫瘠,需要用钢钎开山,引水上山、背土上山,挖大坑、填沃土。遇到伏旱,苗木枯死,再重新补植。“客土栽植、混交造林、精细管理等办法,都在综合运用。”

靠着奋战的劲头和科学的方法,巫山13.6万余亩“石头山”终于生出了“林海”,新增森林面积近万亩,建成巫山脆李生产基地0.75万亩。如今,大部分脆李树已挂果投产,在为江岸织绿的同时,也变成了老百姓的“摇钱树”“致富果”。

“我两年前就脱贫啦。”脆李3年挂果,第一批李子成熟,向宗满赚了1.6万元。“等地里6.9亩的李子全都丰产,一年卖个七八万不成问题。山绿了,人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理儿,没错!” 采完果,迎面走来的向宗满笑容绽放在脸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