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班说停就停、商家“逼”消费,你为娃花过这些冤枉钱吗?( 二 )

三类“暗坑”让家长“步步惊心”

除权益可能说没就没之外,“娃经济”中还有三类“暗坑”,容易让家长中招。

“多多益善”预付费。上海市民周女士准备给孩子报一个亲子游泳班,但培训机构表示每节350元的课程,52节起卖,且要求必须一年半以内全部用完。她告诉采访人员,“一次性缴款费用不小,且万一有事去不了,那么贵的学费很可能就打水漂了。”

“不清不楚”缺资质。采访人员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培训机构对教师资质的认定十分含糊,缺乏统一权威的认定考核标准。另外,在涉及诸如体育训练等明确要求机构或教员应取得相关资质资格的特定专业领域中,机构或教员往往都无法提供相应的运营资质或职业资格证书。

“挟‘娃’自重”逼消费。家住杭州的常女士告诉采访人员,因一家摄影机构宣传称可免费为新生儿拍摄5张照片,她决定同意其拍摄自己的宝宝。可实际拍摄时,该机构擅自为宝宝拍摄了100多张照片,并强行向其推销高价套餐。常女士表示,该机构一面称不买套餐就不会还给她孩子的底片,一面以“这点钱都舍不得为孩子花算什么父母”等话语冷嘲热讽,“最后我没办法,花了2000多块钱了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