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班说停就停、商家“逼”消费,你为娃花过这些冤枉钱吗?( 三 )

亲子消费“填坑”为何难?

采访人员发现,仅去年至今,相关纠纷投诉、判例就有数千条之多,多名专家告诉采访人员,当前“娃经济”里“坑多多”。

法律依据不足,司法保护弱是亲子消费领域“填坑难”的原因之一。据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介绍,对于商家“跑路”、服务“蒸发”类问题,当前相关法律大多设立的是事后监管,“成本太高,效果也成问题。”在规范预付缴费问题方面,陈音江指出,商务部曾颁布《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但并不适用于教育机构。一些地方市场监管机构也存在重视不够、保护不足的问题。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建议,市场监管机构应提升动态监管效率,维护市场公平安全环境。消费者保护机构应在亲子消费纠纷高发时段组织专项维权行动,为消费者提供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维权服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