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GDP20强,东莞凭什么留住“华为们”?( 四 )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拥有18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产头部企业,下定决心做出这一举动呢?

一方面是迫于成本和业务布局,华为做出的自愿选择。回到21世纪初,刚刚走过10个年头的华为,面对步步高、vivo等代表着“中国制造1.0”手机品牌的崛起,急需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加速扩大产业规模和研发队伍。然而,此时原基地深圳却地价高企,难以满足其需求。

此前,华为创始人兼CEO任正非曾“炮轰”深圳房地产过度发展对工业产生的挤出效应:“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业的发展,每一个公司都需要一定的发展空间。”这时,距离深圳坂田只有50公里的东莞,恰恰是能为华为提供空间的城市。

另一方面,东莞的努力和诚意,也让这件事发生得更加理所当然。其不仅将最有开发潜力的松山湖地块提供给华为,还附赠了很多给力的配套政策,消除华为内部的后顾之忧。

例如,在交通方面,《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2016-2030)纲要》明确提出,争取莞深城际、中虎龙城际两条城际轨道进入园区。其中,虎龙城际最终将通至深圳龙岗,也就是华为在深圳的总部基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