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可以被“声控”了?( 六 )

再比如,声波刺激水平会不会让神经元应答超出生理范围,从而带来潜在风险,这一点很难评估。其实早在2012年,学界就在讨论,让“声遗传学”结合胎儿成像技术,来辅助先天性遗传疾病的诊断。但这种非侵入性的产前检测有可能产生误导性的诊断,考虑到“胎儿优先”的理念,一直没有突破。

大脑可以被“声控”了?

(2005-2015的光遗传相关论文数量)

不过,从它的前辈——光遗传学的发展脚步来看,从2005年实验室诞生广受质疑,到如今在多个领域得到利用,为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甚至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也有贡献,不过短短十几年的时间。

而一出生就有着众多盟友,比如声敏材料的突破、人工智能分析能力的引入、获取输出信号的半导体技术等等,在这些超级辅助之下,靠声音控制大脑和机体,这一天或许会来的比想象更快。

试想一下,在不远的未来,不需要手术就能在有缺陷的心脏上植入起搏器,不注射胰岛素就可以控制血糖水平,甚至按一个按钮就可以缓解癫痫发作,这样的美丽新世界,或许会颠覆目前大家对脑机接口、可穿戴设备的所有想象,也说不定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