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廊桥 构架成都历史的古桥( 六 )

今天,如果沿锦江散步或骑行一圈,你会在合江亭、老南门大桥、百花大桥上游等地,见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码头,共有十二个。当年修建锦江码头,一是为了在锦江上游设立停靠点,二是可以改善河岸景观,增加市民亲水的途径。有些码头至今还在,但大多成为清理河道垃圾的小船停靠点,不复旧日景象。

刘孝昌回忆说,他还是个孩子时,就常去安顺廊桥码头玩。那时的锦江上,常有轻盈的白鹭、燕子、麻雀叽叽喳喳从空中掠过,可爱得很,黄昏时还有初试翅膀的小蝙蝠。夏天,娃娃们都喜欢跑到安顺桥来赏景,玩高兴了,就噗通跳进锦江游泳,运气好的还伸手抓到一条鱼儿,捏回家熬汤喝。

安顺廊桥还是个柴码头。旧时乐山、峨边、洪雅一带盛产青冈木。当地农人将木柴伐下捆好后,用船装到成都来卖,大的一捆百多斤,小的五六十斤。运柴船到成都时往往在下午三四点钟,靠岸下货后,船老板三三两两喝茶吃饭去了,搬夫和苦力则把捆好的木柴背下来,放到安顺廊桥下堆起。已等在那里的柴老板立即过秤买柴,再转手卖给二道贩子。

有意思的是,安顺桥码头还衍生了另一个行当,就是卖棺材的。黄伞巷、水井街一带还形成了棺材铺一条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