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 但币圈人过度兴奋了( 四 )

另一个重要变化是,强调央行在央行数字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穆长春指出,虽然加密资产的自然属性是去中心化,但央行数字货币的DC/EP一定要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为了保证并加强央行的宏观审慎和货币调控职能,并避免指定运营机构货币超发。

更有意思的是,穆长春认为采取双层体系发放兑换央行法定数字货币,有利于抑制公众对于加密资产的需求,巩固国家货币主权。

种种迹象表明,央行对数字货币的思考,已经从最开始对区块链技术和去中心化思潮的探索,上升到了成熟的金融系统考量;其态度从对技术革命的惊叹和畅想,上升到了技术服务于金融。金融才是央行数字货币的本质,技术只是服务于金融属性的工具。

虽然币圈人为央行数字货币感到高兴,认为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是个大利好,但其实央行的眼界远比币圈人心中所想的开阔。央行数字货币最后完全可能不采用区块链技术,央行的‘数字货币’,和币圈人目前看到的‘数字货币’,根本不是一回事,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从某种角度来看,也许币圈人所说的‘数字货币’,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数字货币’,称之为‘加密资产’更为合适。只是在某一个历史阶段,我们用错了名字而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