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艺术缺钱,商业化又太土,独立音乐为什么这么拧巴?( 二 )


曾经万众瞩目的摇滚乐队要么解散 , 要么转型 。

被称为“北京新声”的花儿乐队的大张伟单飞 , 鲍家街43号乐队的汪峰成为皮裤张 , 如今只剩下新裤子和麦田守望者还活跃在摇滚的舞台 。

谁还记得大张伟以前也玩摇滚 , 也是朋克爱好者?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来自“洗刷刷”“倍儿爽”等口水歌 。 玩摇滚时乐队没钱 , 唱流水歌带给的收益却让他们再也不愁吃穿 , 正如大张伟说的“这歌里没摇滚的声儿 , 但能听见钱声” 。

眼见乐队是条不归路 , 依旧有许多年轻人前仆后继走上这条路 。 新一代的乐队多是斜杠青年 , 他们用其他工作来养活自己音乐梦 , 刺猬乐队的主唱兼吉他手赵子健是朝九晚五的程序员 , 码程序时为了赚钱给乐队 , 多次辞职也是为了乐队巡演 。

资深音乐推广人黄燎原对此情景说 , “顶级乐队的生活最多算是小康 , 或者说还不到小康 , 就说能生活了 , 也算是衣食无忧了 。 但是再年轻的乐队或者说还有一些老乐队 , 其实生活还是挺艰难的 , 就是大部分的人还是处于贫困的状态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