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博物馆,凭什么值150亿?( 四 )

前来青岛啤酒博物馆的游客都会拿到一杯青岛啤酒,而作为啤酒的最佳搭配,花生米的销量也居高不下。但花生米始终只是大众化的下酒菜,能不能和啤酒特色结合一下?

董方试着加上了啤酒花等配料,又取名“啤酒豆”。本来只是试试,没想到游客吃完以后还想买。从小袋,到大袋,再到盒装,到2000年,啤酒豆的销售收入已经高过博物馆的门票收入。

这是青岛啤酒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的有益尝试,各色啤酒起子、印有青啤logo的酒杯等,都是青啤早期的文创产品。董方表示,对工业旅游来说,不能单纯依靠门票收入来维持运营,要依靠文创产品,尤其是提高文创产品的毛利率,最终形成产业。

于是,青岛啤酒博物馆一路创新,变身成青岛啤酒文化创意衍生品的研发、推广及销售基地。据青岛啤酒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在2017—2018年,青啤博物馆先后研发上市50余款文化创意新品,覆盖啤酒、食品、服饰、日用品、玩偶等十余种类。青岛啤酒博物馆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青岛啤酒博物馆的门票收入约8000万元,而文创产品的收入是门票的两倍。

“随着旅游从观光型向文化、休闲游转变,善于挖掘文化的博物馆将大有潜力。”董方表示。如何挖掘文化,文创产品不失为一种有效路径。近年来,开发、营销文创产品被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重视,而青岛啤酒博物馆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文创之路或许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样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