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彩镂金”!令人眼前一亮的宋代金银( 三 )

金银由于其昂贵的经济价值,成为财富的象征;金银具有天然的特殊延展性,又为工匠们发挥技艺提供了必要条件。古代工匠运用锤揲、錾刻、镌镂、鎏金、范铸、炸珠、焊接、掐丝、镶嵌、点翠等,并综合了起突、隐起、阴线、阳线、镂空等各种手法,制造了大量的金银制品,如实用的杯盘碗盏、装饰用的簪钗头面、娱神用的宗教礼器等。

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地区,唐宋以降,就是经济富裕、人文荟萃之地。伴随着经济生活的富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金银器的追求也就是自然之事了。南宋一朝,定都临安,推崇简约风尚,当时的金银器在造型上呈现简约之风,但是在细节处却极尽工巧,体现了匠人高超的工艺水平。

南宋 凤穿牡丹纹银鎏金搔头式簪

年代:南宋

尺寸:通长22.3厘米、簪头宽3.4厘米、簪头厚1.3厘米

银质,鎏金。簪脚趋于窄尖。簪首趋于宽圆,形若一枚织布梭。簪首底纹錾刻细密鱼子纹,两端锤錾高浮雕三朵牡丹,中间打作高浮雕俯首而低翔的凤凰,簪首周边刻阴线纹。簪脚一面有铭曰“冯三郎冯金制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