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去黑科技“光环” 人工智能拥抱传统产业还要多久?( 四 )

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发布报告指出,华人在AI领域取得巨大学术进展,“中国在已发表AI论文领域的表现已超过美国”,中国有望分别于今年在引用率前50%的AI论文领域、明年在引用率前10%的AI论文领域、以及2025年在引用率前1%的AI论文领域全面超过美国。

而另一面则是,人工智能在中国依然面临巨大的人才缺口和人才机构失衡危机。高盛《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分布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AI人才储备,中国只有5%左右。而在已有的AI人才里,学术人才和产品研发人才比例严重倒挂,懂技术又懂商业化逻辑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李开复曾在DeeCamp启动仪式上表示,目前中国“AI赋能行业”的研发与应用场景面临严峻的人才瓶颈,大批从校园和研究机构走出来的AI研发者急需在行业实际场景中历练、升级。同时他表示,在和很多企业接触时发现,现在还是有很多企业找不到足够的AI工程师,无数公司都需要AI工程师。

对此,创新工场科研合伙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张潼表示,国内的人工智能是从产业起来的,这个过程中也创造了很多的机会,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让算法工程师和熟练使用AI软件的人才多起来了,他们在现有技术转化成产品、生产力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