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说人类文明的童年(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二 )

1958年4月,西安半坡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1961年,半坡遗址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多年来,西安半坡博物馆共接待中外游客3000多万人次,在旅游网站调查中被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

博物馆与遗址融为一体

从1954年至1957年,半坡遗址进行了5次大规模发掘。专家认定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年代为距今6000年-6800年。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毅的促成下,西安半坡博物馆建立。这是中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将博物馆与遗址环境融为一体,在当时堪属首创。博物馆占地面积107.4亩,现馆藏文物1.8万余件,其中化石标本300余件,新石器时代人类和动物骨骼标本若干。

走进博物馆大门,一片开满睡莲的水池映入眼帘。池中央伫立着“半坡姑娘”雕塑,发髻高耸,身穿麻布衣,手扶尖底瓶,半蹲身子正要汲水,生动再现了仰韶文化母系氏族社会的女性形象。

博物馆基本陈列由遗址保护大厅和出土文物展厅组成。半坡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约1万平方米,共发现房屋基址40多座、窖穴200多处、陶窑6座、防御设施2套、墓葬250余座及各类文物上万件。博物馆展现的遗址分为居住区、墓葬区、陶窑区三部分,居住区由一条壕沟保护起来,壕沟东边为陶窑区,北边是墓葬区。在居住区能看到圆形或方形的半地穴式房屋遗迹,它们是半坡人“冬居营窖,夏居橧巢”的有力见证。以石柱为中心的祭祀遗迹也在这一区域。陶窑区展示的一座横穴窑,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保存较完整的陶窑遗址之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