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千年水乡的古韵(古村今貌)( 二 )

李海珉介绍,黎里早在唐代就形成村落,南宋时发展为集市,明清时期成为江南商业重镇,许多名门望族在此定居。市河上12座古桥,驳岸边254块供往来舟楫系缆的缆船石,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繁荣。

古镇的中心坐落着柳亚子纪念馆。这座古宅曾是清乾隆时期工部尚书周元理的私邸,后成为南社发起人柳亚子生活起居和开展革命活动的场所。纪念馆里保存着与柳亚子及南社有关的藏品近千件,通过文物陈列、资料展示、场景复原等方式,再现了爱国诗人柳亚子的传奇人生。

原是黎里二中语文老师的李海珉,自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有意识地关注黎里古镇的历史文化。1994年他调入柳亚子纪念馆、黎里镇文物保护所,全身心投入古镇保护工作。2012年黎里古镇保护开发计划正式启动,已退休的李海珉又被聘为古镇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顾问。

炎炎夏日,漫步在临水而建的廊棚下,只见水波流转,绿意葱茏。连绵的廊棚曾为古人遮阳挡雨,如今成了黎里的一道风景。李海珉说,20世纪七八十年代,黎里曾大力发展工业,为了用卡车运输材料,市河北岸的廊棚全被拆掉,青石板路变成了水泥路。几年前为配合古镇保护开发,又恢复了原貌。“这看似回到了原点,实际上却是螺旋式的上升。黎里的经济水平提升了,由此带来思想观念和发展方式的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