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编制单位屡屡被“敲脑壳” 生态环境部将查处一批环评违法行为

科技频道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环评编制单位屡屡被“敲脑壳” 生态环境部将查处一批环评违法行为

生态环境部将于近期组织通报一批存在质量问题的环评编制单位,形成一批环评信用记分,查处一批粗制滥造、弄虚作假的环评违法行为。同步发布相关配套规范性文件,同步启用全国统一的环境影响评价信用管理系统。

据第一财经采访人员了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下称《办法》)19日经生态环境部部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依照这一办法,全国生态环境部门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监督管理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实施分类管理和处罚。

2018年12月29日,经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修改通过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公布施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取消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行政许可事项,不再强制要求由具有资质的环评机构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规定建设单位既可以可委托技术单位为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如果自身就具备相应技术能力也可以自行编制。

“对环评法进行了修订,取消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行政许可事项,有些同志担心是不是放松了有关要求。”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说,环评法修改后环评绝不会“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对环评行业的规范管理工作不仅不会放松,而且将进一步加强,对环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将从严监管,确保环评文件质量不下降、环评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不削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