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说话:刘强东制造“负熵增”( 六 )

除了业务上节流降成本 , 人事变革 , 薪酬调整在京东也掀起了血雨腥风 。

在刘强东发生了明尼苏达事件之后 , 京东从历史最高值700多亿美元的市值直接跌落到谷底 , 整个集团都笼罩在阴沉的氛围中 。

负面事件持续发酵 , 资本市场持续看瘪 , 京东面临上市以来最危急的时刻 。

在2月中旬的京东集团开年大会上 , 京东宣布 , “2019年将末位淘汰掉10%的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高管” , 一时间舆论哗然 。 作为一家拥有18万员工的企业 , 京东此轮调整高管可能达到几十甚至上百人规模 。

自此开始 , 人事大动荡 。 3月15日 , 京东宣布张晨卸任京东首席技术官;3月19日 , 京东宣布首席法务官隆雨 , 因为个人职业发展和家庭原因 , 提出辞职;4月4日 , 京东首席公共事务官蓝烨 , 碰巧也因为个人和家庭原因提出离职 。

4月9日 , 京东两位高级副总裁——7FRESH事业部总裁王笑松和3C事业部总裁胡胜利也被调离原岗位 , 京东给出的理由是“核心高管轮岗计划” 。

年会推杯换盏中宣布末尾淘汰制 , 后续马上有动作 , 铁腕强化了执行力 。 那段时间 , 京东股价因为人事地震不降反升 , 资本市场的反馈证明京东此举的正面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