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行市场整体放缓 “道阻且难”的盈利之困何时破局?( 三 )

不仅是网约车,共享单车与B2C共享汽车两大细分领域亦面临窘境。《报告》显示,随着资金流入的减少,大型城市对共享单车投放辆限令升级,共享单车迅速降温,玩家纷纷退场;而在共享汽车领域,虽然排名前五的公司车队规模曾在两年内扩大五倍,但仍未找到适合的盈利模式,增速在2018年放缓至50%。

不过,虽然共享单车“遇冷”,但曾伟民表示,2018年,对该赛道的投资规模仍然较高,主要集中在市场前三位,且不会继续保持较高的投资规模,哈啰、摩拜、ofo占2018年投资总额的95%,同时,大多数玩家已被淘汰出局,其中就包括ofo。

相较于网约车、共享单车和B2C共享汽车的“颓势”,即时配送颇有一枝独秀之势。

《报告》显示,2018年,即时配送交易总额实现40%的增长,至170亿美元。同时,与2017相比,2018年该领域投资规模翻了三倍。其原因主要在于投资者对“新零售”概念的潜力持乐观态度。

针对即时配送,此前点我达创始人兼CEO赵剑锋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采访时曾表示,即时配送玩家已进入“集团军作战”阶段,规模、数据、运营和场景将成为比拼的焦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