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华为放弃KPI,引入OKR?( 三 )

在这套体系中 , 目标制定是起始点 , 绩效评价是终点 , 中间穿插了绩效的过程管理活动 。

初衷是希望员工在开展一个工作前 , 明确清楚一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 定好目标 , 找到方向 , 直到实现目标 。

但实践过程中 , 由于下述原因 , 往往偏离了初衷 , 导致了绩效主义现象 。

  • 绩效主义现象1:目标自上而下指派

对员工而言 , 目标的价值在于它能帮助员工理解一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

目标要能发挥这种灯塔作用 , 需要下属参与目标的制定过程 。

如果下属只是被动接受上级分配的目标 , 下属会丧失参与感 。

认为自己只是完成上级目标的一个工具 , 只是一颗棋子 , 被随意支配 , 从而缺乏主人翁意识 。

这种情况伴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大 , 以及组织层级的加深 , 其筒仓效应会更加严重 。 传统组织架构如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