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苦行僧 白首犹不悔( 三 )

莫剑良说,其祖父早年参加抗战,那几本古籍是祖父唯一的遗物,是家族几代人的精神载体,家人非常珍视,“因许久未还,担心遗失,才会询问”。

2010年4月、2012年1月、2015年10月,杨先生三次手书表达歉意。今年6月下旬,广州日报采访人员因采访碰巧在莫剑良处看到此信,读后为之动容,杨先生在信中写道:“零九年二月,蒙先生不弃,赐借古旧书八种八册,读毕未及时璧还。后老朽赠书莞城图书馆二万余种,捆载十余车,非一时运载,随捆随运,一时忘记将所赐借之书妥为保管,放于何处,无法寻觅,致先生多次索还,老朽无言以对,只有内心自责,于是耿耿者数年,一想及此事,寝食难安。”

后来,杨先生在众多书籍中发现夹有所借八册中的一册,于是想起所借的古书既薄又残,容易弄坏、遗失,就分册夹于又大又厚的精装书中。杨先生为之狂喜,于是逐一检查书籍,共寻回六本古书,“可稍减多年内疚”。杨先生向莫剑良承诺余下的两册一定按照书名全书奉还。

待访客:出门相送 目送离开

在杨先生的客厅墙上,挂着一幅画,那是他叔父送的。画上盖着一枚章,内容是“一文不值万金不卖”。杨先生非常喜欢这幅画,或许这也是他做学问、为人的态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