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年底出垃圾分类新指导手册 易错问题重点提示( 六 )

如何提高参与感?

互动问答邀读者共同实践

在新版《指导手册》结尾处,以互动问答的方式,由“分小萌”来补充讲解与市民息息相关的垃圾分类常见问题,并向读者抛出问题,检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既提高了互动性,同时也更加有助于读者参与、践行垃圾分类。

生活垃圾为什么分为四类?垃圾“四分类”后,我需要在家里放几个垃圾桶?厨余垃圾可以不除袋投放吗……这些十分接地气同时也是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放到了新版《指导手册》“你问我答”一章中。“分小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逐一解答。比如,在回答“为什么一定要在源头做好垃圾分类,不能集中后统一分拣”这一问题时,“分小萌”说:“如果前端不分类,集中后统一分拣,一是会破坏可回收物,二是造成二次污染,三是会增加大量人财物的消耗,四是场地难以落实。”

最后,新版《指导手册》设置“垃圾分类我能行”一章,向读者抛出十多个问题,检测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比如,大骨头、玉米核属于什么垃圾?使用过的纸巾、一次性饮料杯属于可回收物,正确吗?这其中大部分问题都是平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引发读者思考,提高分类投放准确率。本组文/本报采访人员 王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