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被引率,诺奖得主都拼不过这些人( 四 )
《自然》杂志根据研究数据制成的自引率国家排行,乌克兰跟俄罗斯的论文作者的自引率最惹眼。中国位于中位线之上、德国之后。
不论怎样,公开列出个人自引率,或者在现有评估体系中对自引率的权重进行调整,都面临着很大争议。
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就曾明确反对将自引率排除在外,理由是“如果一些自我引用的初衷是好的,去掉它就会影响对其学术意义的理解”。
不过,Ioannidis 等人的最新研究有一个特别之处:把相互引用算入自我引用的范畴,以观察学术圈引用生态中可能出现的某些情况。
来自比利时根特大学的社会学家 Marco Seeber 表示,相互引用的确会提高被引率。粒子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的研究者常常有数百甚至上千个共同作者的论文,整个领域的被引率都提高了。
推荐阅读
- Uzi|历届Dede奖得主哪位最实至名归?Dade还是Uzi?
- 二次元|奥运会硬牌得主是老二次元?比赛时还大喊游戏台词,浓度略高
- 金泰相|近九届MVP得主统计显示:Doinb大概率预定常规赛MVP!左手太可惜
- 官宣|真爱or钞能力?榜一与主播终成眷属!神豪一通狂刷博得主播欢心
- 诺奖得主“封神”:新显微技术看清细胞内每个细节!独家专访
- 与延寿相关的研究很多,能获得诺奖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细胞自噬
- 图灵奖得主 LeCun 用来怼 Google 的乳腺癌 AI 论文,有何过人之处?
- 年度AI创新营销大奖,这个奖座有份量,但得主为啥是哈弗F7?
- 锂电池研发为什么能获诺奖?正是因为它拥有这些你不知道的优点
- 诺贝尔奖就是在这栋建筑里颁发的,位于林道的诺奖会议场地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