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被引率,诺奖得主都拼不过这些人( 五 )
粒子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者如何凭一己之力拉高整个学科的自引率?
为了应对自引率极高的奇葩现象,有研究者表示,不见得要用复杂详细的综合指标去评估,或许应该先让编辑和审稿人对不合理的自我引用多加注意。
研究作者 Ioannidis 也表示,被引率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不能也不应该被取缔。“如今,保证信息准确性很重要。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现有的某些衡量指标存在局限。”
推荐阅读
- Uzi|历届Dede奖得主哪位最实至名归?Dade还是Uzi?
- 二次元|奥运会硬牌得主是老二次元?比赛时还大喊游戏台词,浓度略高
- 金泰相|近九届MVP得主统计显示:Doinb大概率预定常规赛MVP!左手太可惜
- 官宣|真爱or钞能力?榜一与主播终成眷属!神豪一通狂刷博得主播欢心
- 诺奖得主“封神”:新显微技术看清细胞内每个细节!独家专访
- 与延寿相关的研究很多,能获得诺奖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细胞自噬
- 图灵奖得主 LeCun 用来怼 Google 的乳腺癌 AI 论文,有何过人之处?
- 年度AI创新营销大奖,这个奖座有份量,但得主为啥是哈弗F7?
- 锂电池研发为什么能获诺奖?正是因为它拥有这些你不知道的优点
- 诺贝尔奖就是在这栋建筑里颁发的,位于林道的诺奖会议场地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