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披露:腾讯全国三地近20万台服务器的上云历程(12)

第四种模式是私有组件直接上云。因为有一些组件云上没有,业务也没有资源将私有组件改造成云的标准服务,这个时候业务就将组件集群直接在云上部署一套,数据通过同步中心或主备备等方式搬迁到公有云上。

比如说我在深圳的自研有一台主两台备,那么我再把备3、备4放到广州云,数据同时同步到私有云的两个备和公有云的两个备机模式。所有的主备数据完全同步完成之后,我们再把公有云的备变成主,自研云的主变成备,就相当于是做了切换。

首次披露:腾讯全国三地近20万台服务器的上云历程

云管平台

还有一点非常核心的就是云管平台。之前内部的配置系统、监控系统、CMDB等等,都是基于私有云的管理模式。业务上云之后,我们很多运营系统要改造成支持混合云,支持多云的管理模式。譬如业务模块会有50个实例在腾讯云上,30个实例在海外亚马逊云上,30个实例在内部私有云里,那么我们的CMDB必须要支持多云的资源管理。

从图中可以看到,底下是我们的整个业务线,下面这些帐号体系、预核算、企业安全、监控等等其他的应用工具或平台,都要改造以适应混合云模式。就拿帐号体系来说,内部员工以公有云的帐号登录云官网来购买、使用和运营公有云上的资源。但内部如何把帐号所使用的资源成本核算到对应的业务,员工离职或转岗后资源怎么回收或转移,如何把帐号绑定给企业组织架构,云官网帐号登陆如何与内部OA鉴权等,都是必须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