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披露:腾讯全国三地近20万台服务器的上云历程( 五 )

第二是工程师价值,工程师可以使用到整个业界最标准化的服务,基于公有云的研发模式,能够离开封闭的开发环境和组件,同时工程师还可以输出非常优秀的组件到云上成为服务,这也是大多数工程师的梦想。

第三是客户价值,可以给行业输出非常多的公有云的经验。截至2019年初,腾讯正式发布的对外开源项目将近70个,诸如腾讯云T stack、蓝鲸智云BlueKing CMDB、微信开源系列和TARS等,都是腾讯开源的典型案例。

如何上云?

业务上云的三个阶段

腾讯自研业务上云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17年开始直播类业务的上云。直播业务上云模式是一整套直播业务从自研机房搬迁到公有云机房,在腾讯云上提供服务,完成国内和海外几十个节点的建设,服务于自研的直播业务和外部客户。上云时打通了内部的运营管理系统和监控系统,同时支持跨云的管理。

第二个阶段是沙箱云,这个阶段是在腾讯云上建立一个逻辑隔离的私有网络空间,利用腾讯云的IaaS服务,使用云的虚拟机、云的网络、云的机房来支撑自研业务的服务。不过这类模式只属于基础平台上云,并不是整体业务体系完整上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