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达芬奇架构:华为AI芯片的“秘密武器”( 六 )

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例来说,同样是完成4096次运算,2D结构需要64行*64列才能计算,3D Cube只需要16*16*16的结构就能算出。其中,64*64结构带来的问题是:运算周期长、时延高、利用率低。 达芬奇架构的这一特性也完美体现在麒麟810上。作为首款采用达芬奇架构NPU的手机SoC芯片,麒麟810实现强劲的AI算力,在单位面积上实现最佳能效,FP16精度和INT8量化精度业界领先,搭载这款SoC芯片的华为Nova 5、Nova 5i Pro及荣耀9X手机已上市,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多种精彩的AI应用体验。 同时,麒麟810再度赋能HiAI生态,支持自研中间算子格式IR开放,算子数量多达240+,处于业内领先水平。更多算子、开源框架的支持以及提供更加完备的工具链将助力开发者快速转换集成基于不同AI框架开发出的模型,极大地增强了华为HiAI移动计算平台的兼容性、易用性,提高开发者的效率,节约时间成本,加速更多AI应用的落地。

深度解读达芬奇架构:华为AI芯片的“秘密武器”

预见:达芬奇架构解锁AI无限可能

基于灵活可扩展的特性,达芬奇架构能够满足端侧、边缘侧及云端的应用场景,可用于小到几十毫瓦,大到几百瓦的训练场景,横跨全场景提供最优算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