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个名字背后的勤奋与从容( 二 )

世界技能大赛设有现场翻译,有助于选手准确理解赛场的要求和规则。糖艺西点制作项目翻译马木兰掏出一本厚厚的词汇资料,一页页地翻看,“比赛现场的要求非常灵活复杂,这是一场没有大纲的考试。”

8月18日,张子阳6时30分就起床吃早饭,他穿着时尚,戴着黑框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8时,他来到喀山一处较为偏远的场所练习。最近几天,张子阳才获悉比赛要使用的面粉品牌。他的练习任务是维也纳系列面包和丹麦可颂面包,一天要做6个模块,差不多要练习到晚上10点。

他的教练、世界冠军周斌告诉《工人日报》采访人员:“模拟备赛可以帮助选手更好地掌控当地的气候、温度、水质以及食材,把状态调整到最好。”

8月20日,世赛村举办开营仪式,69个成员国和地区的1355名选手齐聚喀山世赛村。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选手杨梦菁,她落落大方、微笑自如地与各国选手用流利的英语交谈着。阳光、自信的中国选手很快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选手打成了一片,欢歌起舞。

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选手曾祥博总是露出“8颗牙”的笑容,为了参加比赛,他每天要训练12到14个小时,包括心理调适。“教练、专家都教我们,功夫在平时,现在就是放松心情,努力实现训练成果。”他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