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我和我的祖国|风雨西山二十载( 四 )

重危犯王爱宁,有自杀倾向。束兴烈连续一星期找他谈话,逐步打消了他自杀的念头。本以为王爱宁会就此改观,没想到他“阴晴不定”,时而平静,时而暴躁,时而呆滞,还因打架被记过。原来,王爱宁是“孤家寡人”,逢年过节从没有亲人来探视,在监室里也不和其他犯人打交道,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样发展下去,恐怕要出事。”他开始频频找王爱宁谈话,还建议多安排王爱宁参加犯人茶话会。王爱宁感受到了关怀,慢慢敞开心扉。后来他变得很主动,成为维修工,每年修复电扇几十台,被评为改造积极分子,还被减刑一年。

时光倏忽即逝,遗憾无法弥补。1990年冬的一天,束兴烈接到家里电话,说父亲病重,要他马上回去。可等他处理完工作上的急事,匆匆赶到渡口,已没有渡船了。第二天一早他赶到家,父亲已经离开人世……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但组织上一句“西山离不开你”,他再次毅然前往,牢牢地钉在工作岗位上。后来,他干脆将妻子、女儿和母亲一并接到西山居住。

2005年,他被江苏省检察院记个人二等功。退休时,监所要为他送行,他拒绝了:“我20年没吃过人家的饭,难道因为退休就破例?”他提前收拾好东西,和同事、领导打了个招呼就走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