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营收1393亿元,万科为何还要“第三次创业”?( 三 )

周正国

高级经济师,看懂App评论作家

生态经济学把人类社会这个系统纳入整个大自然系统里考察,可以明显看出来人类影响力在增大,热力学上称呼为“墒增”(无序在增长),要想保持稳定,必须有“负墒”机制,人类创造的这个机制就是以宗教、政党等为代表的意识形态信仰系统,压制平衡人类的无限欲望。

商业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也是有这个功能。万科作为行业模范标杆存在多年,是混合所有制“职业经理治理为主”模式的典范,通过高薪等激励很好的平衡了国家与私人以及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对房地产行业起到了引领作用,声誉很好。

当出现的“城市合伙人”等机制开始有“管家变股东”趋势时,“门口的野蛮人”(秃鹫投行者)开始出现,不论后来怎样发生的铁宕起伏的争夺故事,总算又回归本色,“经理人”们再一次的准备发挥典范作用,大幕重新拉开,气象万千。回顾历史,清朝招商局的“官办民营”和晋商的钱庄给经理人的“干股”制度,都值得回味。从这点来说,不知道是万科提醒了某位老板,还是反过来其提醒了万科经理人的自我定位?新加坡的国企淡马锡高管们也许可以给个建议?

推荐阅读